刘寅: 新语境下春晚的文化传播与认同建构研究——以2020年河南春晚为例
2023-03-18 16:51:14

随着信息革命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正在改变着人类信息的传播方式,并在传播过程形成了信息化社会里一种独特的场域,开创了媒介传播的新语境时代。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具特色的“年夜饭”、最为隆重的“新民俗”,以其“视听盛宴”的仪式感和形式美,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为除夕时节阖家团圆的人们送上了不可或缺的文化娱乐、情感滋养和审美享受。春晚因为规格高、规模大、影响深而成为富于中国特色的重要媒介事件。
搭乘传播技术和新媒介技术的“高速列车”,近年来各地有条件学习借鉴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举办各式各样的地方春晚。《春节联欢晚会》因此与时俱进,在主题创意、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上呈现出更多新气象新亮点。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次在河南郑州设立《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河南广播电视台、郑州电视台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郑州分会场的基础条件和当下新媒体传播优势,乘势而上,精心打造并多媒介分屏播出了2020年河南春晚《龙腾黄河中国年》。晚会以其创意新、水平高、广场化、仪式感强、受众参与度高、场面大气热烈、节目精彩震撼,赢得了褒扬和点赞,开启了新语境下地方春晚从主题到形式,从舞台到表达,从语境到传播的全方位探索创新。

一、主题:从娱乐到文化的转场
2020年河南春晚在主题上创新突破,巧妙地借用春晚这个“霓裳羽衣”,以《龙腾黄河中国年》为题,将晚会主题移植到了传承、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②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期间,参观黄河博物馆、视察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要求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此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④,也是中华文化中支柱性文化和核心性文化。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晚会以《龙腾黄河中国年》为题,突出炎黄二帝与黄河和中原儿女的渊源关系,紧扣“以黄河精神决胜全面小康”这一时代主题,使弘扬传播黄河精神、黄河文化成为2020年河南春晚的主基调、主旋律。这种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元素,也使得2020年河南春晚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了春晚主题创造性转化,即从以往过多强调节日气氛、烘托万家团圆的纯娱乐理念,转为喜庆热烈与讴歌新时代、歌颂新生活的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并以全新的艺术形象、文化景象、传媒镜像,传播了新时代黄河文化的新符号、新意象、新内涵,激发了春晚主题生命新的活力。
二、形式:从要素到架构的融合
从形式上看,与传统意义上的春晚相比,2020年河南春晚借助新理念和新媒介技术实现了从要素到架构的深度融合,是新媒体语境下春晚从主题内容到形式呈现的全新解构。
2020年河南春晚时长65分钟,通过舞美设计和多媒体演绎,将不同风格的主题歌曲节目,与表现力丰富的人体流动舞台相结合,形成点与面、动与静、大与小、纵与宽、人与舞、舞与景、景与人的各种场景关系变化,实现了电视晚会内容与形式的新尝试,要素到架构的深融合,展示了舞台表演与现场元素和谐统一的艺术美。晚会共设置开场歌曲《一起来》和歌曲《黄河黄》《回家的风》《我的好兄弟》《人间四月天》《家在黄河边》《归来》《龙的传人》、戏曲《豫剧连唱》、钢琴演奏《彩云追月》、歌曲街舞《黄河》、少儿合唱《石榴红了》、歌曲舞蹈《水月洛神》等13个节目。在这些节目中,以黄河直接命名的就有3个,与黄河和黄河文化关联的占了半数以上。导演组将这种聚集性主题性要素,按照电视艺术创作规律和融媒体传播规律,通过巧妙地系统化归置与和谐的综艺美展示,实现了春晚节目大架构中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给受众带来了新奇、愉悦、震撼的审美体验。
三、舞台:从室内到室外的开放
2020年河南春晚的舞台,从观众熟悉的河南电视大厦1500平方米室内演播厅转场到黄河之滨15000平方米的郑州炎黄广场,面积增加了10倍。如何在这样偌大的开放空间中进行舞美、灯光、演职人员合理调配、舞台布局,对导演团队来说是一场不小的考验。
2020年河南春晚因地制宜,从优化现场元素配置、人体流动表演、运用虚拟场景和威亚等手段入手,有效地破解了这一难题。晚会以炎黄二帝塑像为主背景,以广场上的两个人体流动舞台、合唱团为基础,有2万余人参与表演与互动,是河南历年来规模最大、场面最壮阔、内容最感人、形式最具创新力的一台春节文艺晚会。在13个现场表演节目中,参与演出的各类舞蹈演员达2.5万余。在其他主要演员出场表演的同时,导演组将这些舞蹈演员在人体流动中分层次完成空间布局,有效地避免了晚会现场的空旷感。同时在屏幕上植入虚拟包装技术,运用虚拟场景丰富了电视表达和舞台呈现,产生了令人惊叹的视觉传播效果。如飞驰而过的“米”字形高铁,挺立城市中央的郑州地标“大玉米”,从舞台深处奔涌而来的黄河水,等等。巨大的场地空间,虚拟的技术植入,这些过去室内春晚不曾有过的屏幕景观,通过“技术+艺术”的融合创新给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审美感受和艺术享受,从而为2020年河南春晚带来了空前的高关注度和高话题源。
四、表达:从情感到精神的升华
将大量丰富的新闻信息有机融入晚会,让观众在欣赏文艺节目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出现的新态势,给观众以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汇聚成让中原更加出彩的磅礴伟力,是2020年河南春晚的另一个亮点。
晚会在主持人开场后采用新闻短视频直接导入的方式,从兰考县张庄村、光山县东岳村、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热气腾腾的现实生产、生活场景,过渡到五彩斑斓、喜庆震撼的晚会现场,给热烈奔放的节日嘉年华赋予了新形式、新内涵。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春晚“河南人写河南、河南人唱河南”体现出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比如《我的好兄弟》《归来》《石榴红了》《家在黄河边》等歌曲,都是本土作者的原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中原大地火热的社会生活。这些优秀歌曲经过从河南走出去的优秀歌手的倾情演绎,使整台晚会既接地气、具有浓郁的中原文化特色,又具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媒介传播力。这些自带文化符号、情感连接、传播流量的元素相互借力、融会贯通,增加了2020年河南春晚舞台表演的艺术张力与呈现魅力,实现了电视文艺从情感到精神的升华和电视春晚的思想传播、价值传播。

 

五、传播:从大屏到小屏的探索
当下新媒介技术的勃兴,使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电视媒体一屏独秀、独步天下的媒介垄断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中、小、微屏幕纷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屏传播的竞合时代。视频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电视的线性传播和大屏终端,而是通过互联网络或移动互联网络,实现了PC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终端等大小屏的差异化、分众化传播。电视春晚在新媒介技术背景下,正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以传统媒体所不能及的简易性、便捷性、即时性实现了从大屏到小屏的分屏传播。
2020年河南春晚的媒介传播既着眼于传统电视大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河南广播电视台、郑州电视台三级平台联动播出,又紧贴年轻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将春晚在大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分屏传播,融通了电视大屏与新媒介技术条件下的各类小屏,让民族传统文化习俗走近更多年轻人,是一次电视春晚全媒体传播的成功探索,彰显出河南春晚开放、自信的格局和气度,激发出观众强烈的心灵共振和情感共鸣。

注释:

①杨振英、刘石检:《新媒体时代的语境解读》,载《今传媒》,2013年第5期。

②《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见http://cpc.people.com.cn/n/2015/1015/c64094-27699249.html

③《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载《求是》,2019年第20期。

④苗长虹、艾少伟、喻忠磊:《黄河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载《河南日报》,2019114日。

Copyright  1958—2023  河南影视集团主办  河南影视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377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609387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