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脱贫攻坚成效实 乡村振兴迈大步
2023-03-06 16:20:41

河南:脱贫攻坚成效实 乡村振兴迈大步

  冬日暖阳温润,河南新县境内各景区静谧灵秀,远处山体连绵起伏,居民房屋点缀山水之间,自成画卷。

  近年来,新县发展文化旅游,巩固脱贫成果,推动山区变景区、乡村变景点、民房变客房、农品变礼品、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20221~9月共接待游客80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3亿元。

  稳定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近年来,河南兰考县实施抓好部门联动、拓宽就业渠道、抓好技能培训等行动,开展精准帮扶,助力就业增收。目前,兰考县脱贫人口实现就业31539人。

  同新县、兰考县一样,河南省各地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压紧压实责任,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中原大地广袤的田野上,一幅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蓬勃产业持续增收,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消费帮扶有声有色,美丽村庄焕然一新……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多措并举确保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截至202211月底,河南省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232.22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13.04%……聚焦聚力打好疫情形势下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主动仗,制定《关于做好2022年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的通知》,多措并举全力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加大对脱贫人口就业创业服务补助、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力度。

  深化跨省劳务协作。持续深化同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劳务合作,鼓励开展签协议、点对点、组团式劳务输出。

  健全省内劳务协作。运用市县对口帮扶、校地结对帮扶等机制,推动脱贫劳动力在省内县外稳岗就业。

  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拓展就业。主要吸纳农村低收入群体就近就业增收。

  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专项行动。引导脱贫家庭(监测对象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高等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教育,保持原补助标准、资金渠道、发放方式不变。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吸纳和带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安置。

  完善脱贫人口培养培训机制,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免费技能培训,并做好脱贫人口技能等级评价认定。

  此外,河南省还积极打造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先行区,为脱贫人口就业稳定增收开拓新思路。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2022年以来,河南省主动作为,统筹谋划,纾困解难,精准帮扶,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动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确保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紧抓防返贫底线稳成果。印发《关于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大排查、大起底行动的通知》,推动各级帮扶干部摸清十类人群底数,对确诊新冠肺炎、集中或居家隔离、收入受到重大影响等生活陷入困境的农村人口,实施先行救助,后完善程序,快速消除返贫致贫风险隐患。

  紧抓稳岗就业保增收。推广就业帮扶直通车,对于因疫回流、暂未就业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开发以工代赈、疫情防控等临时性岗位援助就业。

  紧抓特色产业惠民生。实施产业发展十大行动,推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脱贫群众(监测对象)+金融等一批模式,把疫情影响群众发展产业的风险降到最低。

  组织脱贫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产业帮带项目投入,着力支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解决卖难问题。

  紧抓政策保障补短板,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的脱贫户、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适时开展精准帮扶。

  创建五星支部引领乡村治理

  20224月,河南省下发了《关于创建五星支部引领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五星为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支部过硬星,契合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创产业兴旺星,推进一村一品。一年内没有出现规模性返贫,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上升,一村一品成效明显,双绑机制稳定建立,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20万元以上的村党支部可获评产业兴旺星

  创生态宜居星,打造和谐家园。一年内没有出现黑臭水体、河道堵塞、滥砍滥伐、乱占耕地等破坏生态问题,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垃圾合理分类、就地还田,村庄规划有序,村容村貌整洁,卫生户厕占比80%以上的村党支部可获评生态宜居星

  创平安法治星,助力村域稳定。一年内没有出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聚众赌博、安全事故等问题,成功创建三零村(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无疫村的村党支部可获评平安法治星

  创文明幸福星,塑造文明乡风。一年内没有出现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失学辍学、老无所养、侵犯妇女儿童权利等问题,党群服务中心和卫生室建设达标,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的村党支部可获评文明幸福星

  创支部过硬星,建强战斗堡垒。一年内没有出现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情形,完成发展党员指导计划,近三年村党支部或党支部书记获得过县级以上两优一先表彰,完成基层组织建设各项任务,且已获评其他4颗星的村党支部可获评支部过硬星

  促进帮扶车间健康发展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河南省充分挖掘帮扶车间带动就业潜力,充分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地就近就业,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目前,全省有就业帮扶车间3826个,带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4万人就业,占用工人数的34.1%

  出政策、给支持,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引导各地对入驻就业帮扶车间的企业,给予用地、用电、用水等政策优惠;创新推出精准帮扶企业贷款,入驻帮扶车间有用款需求的企业,每带动1户脱贫户可享受10万元基准利率贷款,2022年以来全省新发放精准帮扶企业贷款”8.3亿元,支持132家帮扶企业。

  建立招商信息对接平台,对订单不稳、季节性生产的39个帮扶车间及时联系订单、提供保障,目前全省就业帮扶车间运营率稳定在98%以上。

  抓服务、真帮带,确保群众稳定就业。政府投资、政府与社会共同投资、社会投资政府予以奖补的就业帮扶车间,带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比例不低于30%;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帮扶车间,帮带比例不低于10%,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优先就业。

  把就业能力强起来。每年全省有近20万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持证上岗率逐年提升。

  把灾情疫情影响降下来。河南省财政拨出专款修复2021年特大洪涝灾害严重受损的99个就业帮扶车间,在3个月时间内完成修复并投产使用,有效防止因灾返贫致贫。

  创建康养旅游示范村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河南省印发《创建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工作实施方案》,确定195个村(含脱贫村72个)为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积极探索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河南模式

  规范创建程序。严格创建标准,出台《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定》河南省地方标准,规范引导创建,严格遴选推荐,严格专家评审,严格创建验收。

  加大资金支持。用足财政政策,围绕脱贫村壮大村集体经济、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稳定增收,将乡村康养旅游作为衔接资金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推进产业加速发展。

  用活金融政策。用好精准扶贫企业贷,凡带动脱贫户发展乡村康养旅游产业的企业,每带动一户给予10万元贷款额度,利率按基准利率执行。

  强化人才支撑。鼓励创业,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对因故返乡不愿外出务工的,鼓励其就近就地参与乡村康养旅游,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培育带头人,脱贫地区致富带头人培育重点向乡村旅游人才倾斜。

  有效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河南省着力防范化解各种潜在风险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聚焦监测帮扶,确保对象准帮扶实。将全省所有农户纳入排查范围,对低保对象、残疾人家庭、因灾因疫因意外事故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十类人群重点核查,确保应纳尽纳、一人不落。一户一策、对症下药,户均享受帮扶措施4.5个。

  聚焦产业就业,确保收入高可持续。锚定两个不低于增收目标,实施田园增收、养殖富民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重点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和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资金比例达到58.67%。管好用好扶贫资产,全省20005座光伏扶贫电站覆盖40.6万脱贫人口,3826个帮扶车间带动11万群众持续增收。

  聚焦政策衔接,确保兜住底惠民生。在2021年省级出台35个政策文件的基础上,2022年又优化调整一批,并抓好政策落实。建立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动态排查清零机制,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参保率100%,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水平稳定在90%左右。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04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214.7万人次,集中照护农村重度残疾人3.7万名。

  聚焦灾后重建,确保补短板守底线。2021年河南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河南省组织27名省级领导和27个厅局联系帮扶27个受灾严重县,坚决守牢不发生因灾返贫致贫的底线。全省5311个水毁扶贫项目在5月底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来源:河南日报

Copyright  1958—2023  河南影视集团主办  河南影视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377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609387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